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民族政策宣传专栏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问答(2)


13.什么是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是指涉及民族事务的工作,它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建立健全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有关部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并对这些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开展少数民族对外交流活动等。

14.民族工作特点是什么?

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15.民族工作根本要求是什么?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靠各民族共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

17.个人的民族成份是怎么确定的?

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18.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划分三级行政地位的主要依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区域面积的大小。

19.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

1)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3)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4)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20.什么是民族习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以传的生活方式,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诸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

21.如何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1)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2)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3)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4)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5)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6)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2.我国《宪法》对民族团结规定了哪些重要原则?

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3.我国《宪法》保障少数民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让各族人民当家做自己的主人,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其中,主要体现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保障和落实上。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有最高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法》仅次于宪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属基本法的范围。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